用钱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,但一边花钱一边忍受麻烦就有点得不偿失了。有些鱼友怕闹心,鱼缸里只养数量有限的鱼,平时水质动荡的情况也好控制一些。

现在很多鱼缸都配套有瀑布、上滤、底滤或者滴流过滤,安装方式简单,效果明显。但一些动手能力强的朋友不会只满足于别人设定的游戏情节里。于是反气举、生态缸、古法、沼泽过滤、同程过滤就出现了。
其实同程过滤并不是新玩法,反而因为某些弊端,被一些鱼友抛弃。
后来大家开始在同程底滤上加上气泵跟水泵,提高了它的效率,所以现在还能看到一些鱼友在鱼缸里加入同程底滤,跟上滤或滴流等一起使用。

同程底滤的原理其实很简单,就是用水泵直接在同程底滤里抽水。但同程底滤要铺设在底砂下,怎么才能抽水的时候不吸入底砂呢?

这时候就需要栅格板。这东西在五金店里就有,买回来放在底砂跟同程底滤之间,避免水泵吸入底砂。为了以防万一,底砂最好选陶粒这类颗粒大一点的,否则底砂透过栅格板落下来,还是有可能被水泵吸进去的。

有了栅格板的保护,水泵可以实现正常吸水功能了。不过只是这样吸水有什么意义吗?同程底滤到底是一种过滤方式,所以滤材要放。培养硝化细菌比较有效的滤材是陶瓷环跟细菌屋,从密度跟统一性来看,陶瓷环可能更合适一些。那就把陶瓷环放在同程底滤里好了。
有水泵,有滤材,这下可以培菌净水了。不过如果只是这样,会发现这种过滤效果其实也没什么,效果可能还不如气举,人家气举好歹还能实现水跟气泡接触,强化培菌效果。所以在过滤效果上下功夫,加气泵或强化水流效果。
最开始的同程过滤是一根S形的管子,后来又研究出了“工”字形管子。
当一根主管不断延伸出很多组副管,每组副管又组成“工”字时,进水口会变得很多,每个进水口能吸进水,并通过水泵抽到上滤或滴流过滤里,完成一次循环,就实现了更好的过滤效果。

我了解的同程过滤大概是这样,属于正吸式。与它对应的还有反冲式,前者用的比较多,在某些方面也方便些。当然也有人给同程底滤加了气泵,这就跟气举有相似之处了。
如果根据这个思路想,反气举是不是也可以以这种形式,直接铺在鱼缸底部呢?脑洞越大,玩法越多,养鱼生活也更精彩,只要我们愿意折腾,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?